当前位置:首页 > 网海拾贝 > 正文内容

【公案】香严智闲:“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shisansang2年前 (2022-12-15)网海拾贝526

 言】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今山东益都)。厌俗辞亲,观方慕道。在百丈怀海门下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后来,百丈圆寂,他便改参师兄沩山灵佑禅师香严的某些禀赋以及经历与阿难相似。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闻声也可以悟道。

---*---*---*---*---*---*---*---*---

image.png

image.png

讲述之前,我不得不说一下百丈怀海,因为今后大概率我不讲他的公案,就在这篇文章中为这位我非常敬重的老人再尽一点后生的心意。

 

百丈怀海禅师(约公元720~814年),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百丈清规》)之制定者。我可以说,如果没有百丈那一次的大改革,禅宗能否有今天的繁荣,以及一千多年来对佛门和社会的贡献,就未得而知了。这里我直接引用我在《烧香、念佛、持戒与核心佛法的关系》-(上)中的几段话,大家很容易明白: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教团是不允许耕作的,只能接受供养,因为耕作时可能会有误杀生,主要是地里的昆虫。而世尊在世的时候,整个夏季也是呆在精舍而不许行脚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当时印度的气候,夏季各种虫类很多。但,很多规矩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实就不可取了,我国历史上大的就有三武一宗四次灭佛运动。

 

那么为什么会有四次全国性的灭佛运动,除了有统治者宗教偏向外,在这里简单列举一下其现实主要原因,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戒律的变迁:1、早期的佛教不允许耕种,传至我国也是如此,据统计中国封建社会平均供养一个僧人就要牵累三个农民劳动力,而中国和印度不同,印度因气候原因其水果、蔬菜、水产供应相对丰富,中国土地相对贫瘠,老百姓生存负担很重,特别是封建社会任一个朝代从中期必然开始的土地大量吞并和集中之后,老百姓的生存更加艰难。2、寺庙不纳税,并且收容了很多懒惰、违法之人,规模日益庞大,大寺庙的土地堪比大地主,甚至有自己的武装保卫力量(武僧),而这些青中年男性正是农耕社会的主要劳动力。3、在国库空虚的时候,皇帝派人去寺庙,发现庙宇的各种雕栏画栋堪比皇宫,信徒奉献的珍宝等同国库。

 

禅宗最早发现和重视这个问题,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的国情重新修订了印度传入时的仪轨,叫《百丈清规》,很多规、律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僧团必须从事劳作,自给自足,他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几十年以身作则,在90余岁高龄仍然不顾弟子各种阻止下田间劳作。正是因为百丈的这次改革,使禅宗在四次灭佛运动中虽有波及但完整的保存了禅门血脉,并成为汉地第一大宗派。



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先来看一下香严在证悟之前的水平。

 

【原文】:仰山香严侍立次,师举手曰:“如今恁么者少,不恁么者多。”严从东过西立,仰从西过东立。

 

这一段很长,我仅摘取我想要表述的部分,是百丈在跟香严以及仰山讲法(百丈法嗣沩山灵祐禅师的法嗣,师徒二人是禅门沩仰宗的开创者。古代禅师相互行脚参学,因此并非我们想的一代完了再接续一代。),此时的香严还是个门外汉,但,那时的他不仅佛法知见相当了得,对“行为艺术”也会妆模作样。师举手曰:“如今恁么者少,不恁么者多。”百丈举手之意是,现在,懂目前法就是实相就是如来的人少。不恁么”,以法求法,学人学样的人多。此时香严抢在师兄之前“表演”了一番行为艺术,然而并未得到百丈的首肯。同理,即便你去学宗萨一模一样的行为表演,没证道就是没证道,瞒不过明白人。

 

【原文】:洎丈迁化,遂参沩山。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被一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

 

百丈圆寂后,香严只得去师兄沩山处求道(有没有像阿难在世尊圆寂后,于师兄大迦叶那里获得证悟?),沩山的那句评语“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大家便可知道香严之前的佛法知见水平。但,这些都是因为你智商高记性好,用你的意识逻辑去解释经文。这!就是无明妄念,就是生死轮回根本!接下来,沩山离开佛法问了一句: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这句的意思等同于禅宗另一句很知名的话头:“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你本来面目?”因为是话头,就是让我们去参的,话头本身我就不讲了,不明白怎么答都是错,明白了答不答都是契合。至于原理,我放到今后那篇文章中阐述。

 

写到这里,想起小L有天大半夜给我发消息(其实,我喜欢他这股随意劲儿。额...但不提倡,大家别学,,,多了,我今后会直接无视的....阿弥陀佛,我们还是梦中相见比较好,I need 觉觉...)


 

然后,香严被一句话打懵,赶紧回宿舍(寮房)遍查经书,竟然找不出一句话可以应对。于是屡屡乞望沩山给点破,不屡屡还好,香严这一屡屡”,沩山知道,大疑情来了,那就绝不会再为他从言语上点破了。沩山:我如果给你点破,那也不是你的,还是我的,你还是没法证得,今后必然要骂我。香严听后,一气之下将所有经书一把火烧了,看经这么多,原来还是一点用都没有啊!!算了,,,就这样都还不行,这辈子都不学佛法了,就做个平淡的“职业僧”吧。于是“泣辞沩山”,哭着离开了。(没办法,沩山是真心为他好,即便是让他哭一场,也都是为他着想。)

 

【原文】: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

 

香严,于是过起了陶渊明世外桃园般的悠闲日子。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沩山的那句话,一直压在他心里,并时时都在思考和寻找答案!!有一天,香严正在除草,锄头挖出一块瓦砾就随手往后面一抛,石头击中了身后的竹子,“铛”一声清脆的声响,这一刻,前后念断,三际托空,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证悟了。

 

于是马上写了一首证悟偈:“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什么意思呢?就是石头敲打在竹子上那一声,让我把平生所学的佛法一瞬间统统放下,原来,这个佛性,我们本自具足,根本不需要你去做什么来“证悟”它。这里我用之前关于证悟。文章中的一句话:要证悟确实难,无论怎么努力怎么做,你都做不到。要证悟又极其容易,某一刻你彻底放下自心与自心的所有执着、纠结、作对就会顿然醒悟。”“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动容,释迦拈花,迦叶一笑,就是动容。扬古路就是合古辙。不堕悄然机,没有错失这一次转瞬即逝的时节因缘。这个证悟到的真理或者说是佛性,处处都找不到,又指导我们所有行住坐卧之事。只有证得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玄妙。道可道,就非常道。非可道之道,已超言语所能描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原文】:“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沩山看到香严的偈后,印可了。但沩山的弟子仰山觉得还有必要去现场勘验一下,于是香严面对前来的仰山慧寂又对答了这句话:“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之前朋友对本硕博的描述,本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研究生:知道自己不知道;博士:不知道自己知道。当然,我的这几句和香严的话并无交涉,只是,,,好像确实没有啥关联,,,但写都写了,就懒得删吧,,,怎么感觉我解释得更多......懒得解释了,,,肚子饿了,赶紧收笔找吃的去。

 

经仰山当面的几句话勘验,OK了,没问题,确是大彻大悟。从今往后,你就自个玩去吧,拜拜,不送,走你。

 

保重。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静水深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列表

shisansang
shisansang
2年前 (2022-12-15)

参佛像什么?你给猫狗说镜子上撒都没有,但是猫狗拿着镜子左看右看,里面撒多有。 所谓的去色,无法,猫狗的理解就是把背景弄干净,把灯光调暗,那样只能说镜子照出来的东西简洁了。但是还是理解不了【镜子上撒都没有】的意思。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