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投资风格及定位
世界观:在我来讲,投资就是拥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拥有”。换句话说,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公司,然后把你的钱投入进去,比较无风险利息和企业利润回报,寻找较好且自己认为足够安全的。要提醒的是,成长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假设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赚一块,今年赚两块钱,成长率百分之百,有人说明年可能还会再涨。后年呢?后年不知道。
思维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明白所投股票的价值所在。如果不清楚这只股票的价值是多少,你就不能碰。看懂生意比较难,看不懂的拿住比较难。大部分人拿不住,是因为看不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的话,跟“高手”是跟不住的。我自己能看懂的公司也是非常少的,看不懂只能放弃了。我和很多人的差别在于,我承认我懂的少,所以就变简单了。
老巴(巴菲特)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公司。我对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无风险债券高。
策略:关键在不懂就是不碰的原则。多数人错在一知半解时,由于害怕失去机会而急急忙忙出手了。记得很久以前在学校碰到一个老师问,说自己不懂投资,但需要管理自己的小小财富怎么办,我说你就都交给巴菲特吧,全部买上巴菲特的股票,怎么着都会比自己管好的,还不用操心。
小股东做大投资确实要慎重,但一旦找到好的东西,不要轻易放掉。我看到很多小股民来回换股票,10年之后,他自己没有赚钱,别人都赚钱了。最终90%以上的投资者,投在股市上的钱都比放在银行拿利息要少。
股票不要道听途说,一定要少换,如果两家都是好公司,要不要换,取决于你自己更了解哪家,而不是别人觉得哪家好。小投资者也可以有很多途径了解上市公司,比如观察公司的产品。以前有家公司,我看不懂,它的饮料投了这么大广告,问所有人,都说没喝过,最后确实没做起来。
战术运用:学会选对和拿住这两门课,再加上一点小小的运气,在股市上赚钱就没有那么难了。不过,人性确实让第二条更难一些。因此我以为,你要拿出至少一半精力去搞懂老巴讲的第二门课程(注:巴菲特说投资需要掌握两门课,一是如何对企业估值,二是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搞懂了,拿住,就不难了。
个人体会,能“拿住”的几个要素:
1、没有过高的期望回报。
2、对股市运行规律有一定了解,这点非常重要。不然,为啥你总能逆向思考?并且大部分都对呢?
3、盯住比赛,而不是记分牌,但绝大部分人不是如此。
4、尽量让自己远离市场,不要天天看K线。
5、将评估投资回报的时间调整为5年以上。
6、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段永平:投资风格是长期主义(以十年为维度进行思考)+满仓主义(不惧牛熊大多数情况下满仓持有)+集中投资(能看懂的好生意只有三四个)。
02
如何发现投资机会
段永平:当身边暂时没有投资机会时,我会着急,但是,着急时尽量不要决策。决策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
段永平:老巴经常有现金,原因和他的生意模式有关。仅就投资而言,如果有好公司好价钱,你为什么要留现金?当我看到想买的公司在合适价钱时,想不出留现金的理由。做投资,光整天看是不够的,要实践。投资开始的越早越好,不要想着马上赚大钱,一定要记得老巴那句话:“慢慢地变富”。偶尔会听到有人说某只股票至少会涨10倍,所以计划放10%进去等等。如果他真相信这只股票会涨10倍,什么理由他让只放10%呢?要么就是你觉得这是投机,所以只放5-10%?
段永平: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巴菲特说过,他一生当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达到100%。
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03
如何理解和构建能力圈
段永平:如果你觉得看十年比看三年难,那一定会觉得看三年会比看三天难。看三天更容易?很多人都是三天、两天、一天那么看的,结果显然是不好的吧?
我们在2012年、2013年买茅台的时候,是不知道两三年内茅台会怎么样的,但我可以大概率肯定,茅台10年后会不错。现在其实还不到十年呢,效果就已经不错了。其实用老巴那句话来解释就容易理解些了:知道什么会发生,比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要容易的多。很多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给他10年,大概率就会发生了,三年则未必;但三年会发生的概率显然会比三天高。所以,能看三年也好,肯定是好过看三天的。
段永平: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要远远重要过能力圈有多大。不明白这一点,是很多“聪明人”投资表现长期不好的原因。但这些“聪明人”会把别人的成功或不成功,归结于运气或“accidents”(意外),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很“聪明”地找到办法,让自己认为确实如此。功夫熊猫里说”therearenoaccidents”(从来没有意外),是蛮有道理的。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很多人错在选了自己不了解、别人说回报高的,结果是85%的人亏钱。如果问这85%的“投资者”:每年收益选择8%还是10%、20%?这有点像某记者问人“你幸福吗?”在自己真正理解的生意里,没道理选回报低的,但前提是真正理解!而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生意,就是把钱存银行。
所以,投资只有很少人能理解,大多数人还是别碰为好。不懂不做。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的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10年8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
段永平:我对索罗斯没兴趣,谈不上评论。我对我不擅长的东西都没兴趣,就像很多人对我没兴趣一样。要做到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没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总是以为自己比实际上要聪明一些。
段永平:投资简单但不容易!看懂一家公司,不会比读一个本科更容易。花很多时间去看那些看不懂的公司,是不合算的。
段永平:我在老巴那里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先看商业模式,除非你喜欢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这样能省很多时间。老巴也讲过,伟大的生意一般只要一个paragraph,就可以说得很清楚。
04
如何建立相对优势的研究能力?
段永平: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有丰富的切身接触经历,你说你是投资人,专注于某一个行业,比如通信,或者互联网,可你连这些企业从后台到业务线的办公室都没踩过,没有一个感官性的认知,光通过商学院书本上教材上的那些光鲜亮丽的理论是不足以让你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或者对一个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当你有了一定的企业阅读经历后,你会很容易的对一家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位置做出判断,从而更好的预测他未来的经营发展路径以及相对情况,最后,多和创业者、企业家近距离交流、接触,我说的交流接触不是调研几天的玩玩乐乐,而是真真正在的进入到企业和企业家的日常,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心里为自己给企业的判断托一个底。
05
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
段永平:我认为的好企业有三个维度:people、priceandbusiness。price没有那么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这两样东西中任意一样不喜欢,我就不会再继续看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商业模式,不然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部盯着眼前这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波动来决定买卖的行为,这样是很难做投资的。
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欢,前提当然至少是我懂了,企业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投资表现不错,确实是有道理的,感谢老巴(巴菲特)的点醒。我当年问老巴:什么东西您会首先考虑?“生意模式”!对呀,就这么简单。不过,明白什么叫生意模式是非常难的,简单的东西都很难。我也没法告诉你,必须自己去悟,就好比如果你不打高尔夫,我无法告诉你它的乐趣。
06
如何看待营销
段永平:(外界)有个误解,以为我们很看重营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营销一点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当然我不是说不要营销,事实上我们营销做得很好。
营销,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想传播的信息传播出去(给你的用户)。我这里是要强调,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企业文化最重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这20%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的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
段永平:广告是效率导向的,瞄得最准的广告大概就是搜索类广告,最不好的广告就是夸大其词的广告,因为长期来讲,消费者是个极聪明的群体。广告能影响的消费者大概只有20%左右,其余全靠产品本身。
段永平:价格不一致,迟早会被发现;二是客户发现能议价,会想尽办法跟你讨价还价,浪费很多时间,价格一致,会省很多麻烦。做产品,主要是要抓住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价格。
段永平:首先,从客户的角度,苹果比小米厉害。其次,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我们早年经常提性价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个中国通的日本人谈合作,说到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时,对方很困惑地问道,什么是性价比?日本人的词典里似乎是没有性价比这个东西的。我之后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价比”实际就是性能不够好的借口啊。我希望我们公司不会再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词了。
07
对企业负债的理解
段永平:我个人一般对有负债的公司不太愿意重仓,另外就是无论多有把握也绝对不要用margin。
段永平:似乎不属于直接用margin,不会导致你需要富两次。但是,我是不太喜欢买负债率高的企业的,除非我能特别懂。
段永平:没统计过。反正一般负债多的公司我也不买,GE例外了一次,准备差不多换一部分到YAHOO。要看谁涨得快了。
段永平:我如果认为一家公司不诚信的话,我就不碰了,禁区大概主要是两个:生意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企业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常说瞎话,你只要看他以前说过多少瞎话就明白了。
段永平:很同意!我们公司财务如果逾期给不了款应该属于“没能力”的表现。早年我当CEO时曾在一次供应商会议上向所有供应商提供了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他们如果有人不守信就可以打我电话投诉。好像一直没人打过。
段永平:负债率高并不一定就是商业模式不好吧?银行的负债率就很高啊,但有的银行就不错。
房地产行业这个说法太泛了,就像说电子消费品这个行业生意模式好不好一样,没办法得出结论的。电子消费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苹果就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而其他的企业就非常不容易。投资很难找到充要条件的,不然就有公式可用了?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是我喜欢的投资目标,如果再有好的价钱就完美了。市场有时候可以非常疯狂(很贵或很便宜),有机会(很便宜)时,对商业模式不是那么好的公司的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可能有不错的回报的。
但是,长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10个8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
段永平:危机大概5-8年来一次,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你记得来看一眼,然后擦擦冷汗,把能投进去的钱全投进去。但是千万别借钱,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无论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
融券借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市场偶尔会非常不理性,而且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碰上市场极端不理性的时刻。用融券的人有时候碰上一次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借钱的前提是,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你也能还钱,不要有侥幸心理。比如你借人一万块,但一年的工资收入有10万块,这种借款就是没问题的。
段永平:我投资是不太看财报的,至少不读得那么细,我会找专业的人看,告诉我答案就ok了。搞懂一家好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看下报表就可以的。只看财报只会看到一个公司的历史,但做投资不能只看一个公司的历史。
巴菲特曾经向股东推荐了几本书,有一本书是《杰克·韦尔奇自传》,书中的韦尔奇对企业文化是很在意的,你可以想象,巴菲特对此也很在乎,他不是像有的人说的只看财报。对我而言,是不是好公司,在看年报以前就应该知道了。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
但在了解以前会看,至少是应该看。一般来说,对于了解的公司,你不太可能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意做假。不了解的公司不要碰,如果你连业务的作假都看不到,那财报做假就更难看到了。当然,我的懒人办法未必适合于别人。
段永平: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再说,一般来讲,银行都是要确认你不需要钱时才借钱给你的。
08
对护城河的理解
段永平:所谓好的生意模式大概就是有很宽的护城河的那种。我们的生意竞争太激烈,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找到一个类似像苹果或谷歌那种生意模式的话,我们会有点厉害的。
段永平:护城河应该是生意模式的一部分。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模式不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有护城河的生意未必就一定是好的生意模式。
段永平:所谓客户忠诚度实际上是客户信任度(了解度),这个是护城河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段永平:能涨价的东西就表示他有“护城河”,能体会出这点来还是很有天赋的。
段永平:我还没见过成本优势可以成“护城河”的,很少有企业能长期维持低成本的,制造业好像没见过。而且靠自己产品卖低价的企业就很难有长久的,至少我没见过。这是我的观点,和BYD无关。
段永平:“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段永平:护城河就是竞争优势,好的商业模式一般都有很强大的护城河。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看懂护城河对投资很重要。企业文化对建立和维护护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段永平:我觉得,品牌溢价是一种误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当一个品牌想当然认为其有溢价时,会很容易犯错误,大多数人买有品牌的东西时,肯定不是冲着“溢价”去的。消费者理性是从长期来看的,无论消费者眼前是否理性,我们都一定要认为他们是理性的。不然,你经营企业就可能会有投机行为,甚至会有不道德行为。
09
如何研究和判断管理层
段永平:也许可以给个未必合适的比喻,商业模式像马,管理层加企业文化像骑师,经营结果就是比赛结果。不过企业经营不像赛马那么短时间而已。
段永平:这就像打仗一样,是能打仗的军队重要还是好的战壕重要一样。没有好的防护,再好的军队也不经打。光有战壕显然也是不行的。
段永平:我非常在乎企业管理层的人品。我记得去上中欧上课听过一个调查,想知道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特性,结果发现什么特性的人都有,但他们唯一共有的特点就是integrity(正直)。苹果的企业文化堪称好的企业文化的经典,多看看苹果的发布会或许能有所悟。企业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管理层经常说瞎话。我如果认为一家公司不诚信的话,我就不碰了。
比如特斯拉,你只要看他以前说过多少瞎话就明白了。再比如,我进**公司网站看了一眼。一家中国公司居然没有中文网站,好像是给投资人设计的。另外,也没找到任何有关企业文化的描述。我不太懂这个行业,看到这两点,我就不会再往下看了。一般而言,太把“华尔街”当回事的公司我都很小心。
段永平:我在公司里是个反对派,几乎做什么我都会提反对意见。如果连我的反对意见大家都不怕时,做什么我都会放心一些。我最怕的就是,当老板说什么,大家都说“好”,那时公司就危险了。
10
对企业管理的理解
段永平: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前者是“道”,后者是“术”,“道”是先于“术”的。只要方向是对的,方法笨一点,也只是做得慢一点,不会走错路。做得不好的企业,往往是因为犯了一些比较大的错误,没有做正确的事情。但一件事情的对或错,本身就很难判断,判断出来后做不做,执行起来也难。
但在实际决策中,很多人都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错误,这个事情我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呀,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几千万,明知事情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下去,结果自然败得更惨。对的事情要坚持,不对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不做,都要叫停。
段永平:中国人的文化是“利益”文化,人们往往以利益为重,为了获取利益,可能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但偏偏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对的事情做的很好。结果会怎么样呢?短期里可能会取得成功,但长期来说,他们必定会失败。
段永平:我在公司内部讲鸡肋原则,就是毛泽东讲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原则。我们做的产品,都是国际大公司食之无味、不想做的东西,好比是它的鸡肋,用拳头打跳蚤,它犯不着。如果非去做国际大公司眼中“鸡腿”类产品,人家一定跟你拼命,尽可能不要跟那些实力比我们强很多的人做直接竞争对手。但鸡肋也是相对的,要评估我们可能有的优势,哪怕是局部优势。
11
如何研究行业
段永平:有些行业里很难出好的投资标的,比如航空业。简而言之,产品差异化很小的行业难找到好的投资目标。
段永平:“资本支出大的行业不容易出现好企业”,我同意这个观点。
段永平:我不关注行业,我只投我能看得懂的企业。我熟悉的行业有时反而不投,比如电子业,竞争太激烈了。我很多成功的投资,好像行业根本不搭界,但对我来说是相关的,因为我能够搞懂它,知道管理层是否在胡说八道,企业是否有好的机制,竞争对手是否比他强很多,三五年内他会胜出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这些东西。看懂了,你就投。
12
对股票市场的理解
段永平:股票是由每个买家自己“定价”的,到你“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才可以买,实际上和市场(别人)无关。啥时你能看懂这句话,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机会持续赚钱了。
段永平:如果看不懂其实也没关系,因为大概85%的人永远看不懂这句话,这也是有些人早晚会亏在股市上的根本原因。非常有趣的是,我发现其实大部分从事“投资”行业的“专业”人士其实也不是真的很明白这句话。
段永平:你们只要把公司想象成一家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价变化就明白了。不过,绝大多数人大概做不到这点。客观讲,没办法将一家公司看成非上市公司来投资的话,最后多数会亏钱。
段永平:“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常难。
段永平:我们会在产品的成长期与成熟期之间进入一个市场。我们不会在一个产品成长期的初期进入一个市场,因为我们看不清楚它是否真的有市场,所有的产品在成长初期都具有相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能力去判断他是否真正有市场,我们等到产品已有良好的上升态势时才介入进去。
13
如何判断什么人适合投资
段永平: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许多人很想做投资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
段永平: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投资经验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
段永平: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打几场高尔夫吧。
段永平: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
14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与微观相互结合的投资机会
段永平:我好像印象中没见过经济学家最后成为投资大家的,似乎经济学家都不太会投资。不知道是不是他们都太过于关注宏观了?
网友:价值投资者是否要重视宏观经济呢?
段永平:了解总是要的,但不是每天看消息的那种。长期而言,对宏观经济还是要理解的好。
网友:看宏观经济是怎么个方法呢?怎么过滤宏观资讯的?
段永平:除非你懂,不然这些东西只能让你糊涂。不过,作为投资人,我认为对宏观经济还是要了解的好,至少要懂一般的经济现象。
网友:请问一下段大哥您研究宏观经济吗?还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研究微观经济上?
段永平:对宏观经济完全没概念也是很难了解微观经济的。所谓对宏观经济的了解应该是对经济现象的理解而不是花很多工夫去根据宏观经济的短期数据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
我本身本来就学过些宏观经济,主要是马克思以及其他西方经济学的东西,所以对宏观经济知道一点。
网友:想请教您对全球宏观策略的看法,您觉得这种方法有效么?
段永平:虽然我研究生学的是计量经济(也叫数量经济,不过我不算好学生),但不认为那对投资能有什么大帮助,不然投资做得好的就都是那些经济学家了。
网友:段总,要想把国家大趋势和股市前景区分开来,对我来说好难啊,做长期投资不得不老是想到这些问题。在这种性格中,能成为价值投资者吗?
段永平:能看懂国家大趋势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哈,能帮你赚很多钱的。不过,如果其实看不懂的话,还不如不看?
15
如何理解、判断好企业家
段永平:关注企业应该从关注产品开始吧?没有例外。强大的产品是必要条件。找到有定价权的公司对投资非常重要,理解他们为什么有定价权也非常重要,不然几个市场起伏就会睡不好觉了。
段永平:现在最简单的过滤器是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过不去就不再看了,省很多时间。企业领导最重要的事是建立企业文化,确立什么东西不能做,如何把对的事情做对当然也很重要,但只要是在坚持做对的事情,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
段永平:一个企业要长期做下去,要保持竞争力,要基业长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模仿,而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步步高公司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一路走来,虽然有点磕磕碰碰的,但总的来说还算顺利,不论企业的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产品质量都逐步得到了大的发展和提升。这十年来我们看到好多竞争对手倒下去,包括很多的知名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三五年”,从“明星”很快就变成“流星”,中国社科院专门做了一个调查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3 岁左右,这反映一个问题:企业规模可以做大,但是做不长、做不强。
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外,企业或企业家本身的问题是主要的,中国的有些人比较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动不动就要做世界 500 强。缺乏一个长远的目光和持续发展的愿景,没有把企业文化的“内功”练好,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我们企业小的时候,可以不去倡导企业文化,因为人少,好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怎样去做,但企业做大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断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日积月累下来,沉淀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内涵。
16
如何构建投资体系
段永平: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生意模式,不然的话大家就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部盯着眼前这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波动来决定买卖的行为,这样是很难做投资的。
段永平:在巴菲特这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护城河实际上我觉得是生意模式中的一部分,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具有很宽的护城河。好的生意模式往往是好的未来现金流的保障。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我觉得 margin of safety 实际上应该指的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的不确定性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时,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
段永平:模式越好,投资的确定性越高、风险越低。好的生意模式就是能长期产生很多净现金流的模式,意味着企业能够持续赚很多钱。好的商业模式不应该长期获利平平,但短期有可能,也就是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获利能力强。好的生意模式是包括企业文化在里面的,非常非常难 copy。
段永平: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好的商业模式保驾护航,甚至可以帮助发现好的商业模式,但我没想过权重的问题。这是个过滤器,没有权重的概念。
段永平: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很难维持,但有好的企业文化也未必就一定能维持住的,因为也可能会有战略错误导致企业完蛋的,尤其是小企业。
17
坚守什么投资哲学
段永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是 3 年,也不是 5 年。这就是我说的所谓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说我是从骨子里相信,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动摇。记得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买股票花的是价格,买的是价值。其实我对投资的理解就这些,其他都是这几句话衍生出来的。
段永平: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投资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没人真用公式的,至少胜者都是不用公式的。我自己从事企业经营只有 10多年,之后开始投资到现在也差不多 10 年。在这 10 年里在有兴趣的企业里我大致看懂了不到 10 家企业(被排除的不算,投错的不算)重手投了 5 家,差不多两年一家。一般而言,超出一定量以后,投的企业越多赚的越少。
18
如何理解投机
段永平:投机投的是零和游戏,投资投的是企业带来的利润。我有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以现在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如果决定买,这就叫投资;你说只要后面有人买我的股票,你就会买,不是上市公司你就不买了,这就叫投机。
段永平:行为上区别投资和投机,其一,你是在动用大笔钱还是小笔钱。在我看来,投机有点像在赌场玩,不能下重注,也不可能赢大钱。投资的概念就是可以下重手,没有很高的把握,比如 90%左右,就不应该出手。其二,当股价下跌时,投机和投资的态度正好相反。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有机会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走人。
投资和投机是很不同的游戏,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是投资者,赌客是投机者。赌场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赌客总是赢钱的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
19
如何理解、运用估值
段永平:大部分人说到估值时,指的都是市场应该给股票一个什么价。关于会被人收购的想法,和“buy high,sell higher”的想法无异,早晚要吃苦头的。也许很多人已经吃过苦头了,只是不思悔改而已。我现在“估值”时,总是在试图搞明白,付出什么“价”,才能 5年,10年都不操心。或者说,拥有股权5年10年,未来带来的实际回报值不值我付的价钱。我不考虑市场目前愿意给什么价。
我一般是想象,如果它是非上市企业,我用目前的市值去拥有这家公司,和我的其他机会比较,在未来 10 年或 20 年,哪个得到的可能回报更高。这里的回报,不是股价涨幅,是指公司盈利,看它未来的生命周期里能够带来的现金流。宁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未来现金流折现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估值就是毛估估的。
毛估估的意思就是,5分钟就能算明白的东西,一定要够便宜。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就像姚明走进来,你不需要用尺子去量,你一定知道姚明很高。用我这样个子的价钱,去买姚明这样的身高,我就买了,我不需要具体知道他比我高多少才买。
至于是不是价钱涨到跟姚明身高一样的时候,我就该卖了呢?这没法讲,也许有别的原因,比如我发现一个更加适合的股票。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 160 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特例。不能简单地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
但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千万要小心,一眼看上去市值低于现金的公司,确实经常是值得花时间去看的,但多数情况下这未必就是便宜货。我总是认为,大致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20
怎样理解安全边际
段永平:我认为,老巴的"安全边际"实际上指的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价格。从10年的角度看,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30%,其实没多少。好公司和股价是否波动无关,如果没办法看懂五年、十年就不应该碰,不要因为过去到过的价钱做决定。若买的公司是 10 倍PE,即使退市,每年有 10%的利润,不计算公司的增长,利润拿来分红也好,投资也好,比国债也高多了。
你如果相信它未来一定有10%的利润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 GE 的可转换债券就是10%加 option,非常好的 deal。问题是,PE 是历史数据,不能单靠 PE 去推测公司未来的收益,不然会中招的。举个例子,GM(通用汽车)的 PE 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债务很高,结果破产了。
段永平:一个公司有净资产100亿,每年能赚10亿,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大概就是你存多少钱,能拿到10亿的利息,按照长期国债利息计算,再把资金额打6折。长期利率会变,我一般就固定用5%。如果买 200亿长期国债,收入每年有10亿,我会花200亿去买个年利10亿的公司吗?国债是 risk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 margin of safety(安全边际)的来源。
21
什么是价值投资者
段永平: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有足够多的钱,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与其是否热门无关,所有真正好公司,都有热门的那一天。最关键是,平常心去看一家公司到底价值何在,不要理会市场的冷热。有些不碰股票的人,也可以是最好的价值投资者,因为他们懂价值投资最精髓的东西-不懂不碰,而且长期而言,他们的投资回报比股市上 85%的人都好,因为他们没在股票上赔钱。
有至少 85%的人是不适合投资的,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现在“回头是岸”,你的“不投资”表现至少可以比 85%的人好。学习巴菲特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远离股市。巴菲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但我发现,只有很少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学,所以能学会的人很少。
作者:鑫鑫-投资
链接:https://xueqiu.com/2524803655/281812047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