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投资中的“极简主义”
追求投资中的“极简主义”
本文作于2019年11月6日,首发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
2015年8月9日,我在雪球上建了一个由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组成的“超级明星组合”(链接地址:网页链接),建立之时两家公司各占50%的仓位,并且注明:“巴菲特: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超级明星企业,是他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就是中国的超级明星,称之为印钞机并不为过。这‘哥俩’占我家里七成以上的可投资产。N年以后是否跑赢雪球上大多数组合?”如今,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组合从来没有任何交易,截至今天净值已经4.7636,总收益376.36%,已经跑赢雪球99.90%的组合。换句说话,雪球上以千万计的球友,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不知会有多少人频繁地“运动”,但能够胜出这个组合的一定是少数人。我在雪球和后来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的女儿账户的实盘,自2015年净值1算起,至今天净值3.8864,总收益288.64%,按五年计算(差两个月不到五年)年复合收益率31.19%,浮盈收益已经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但是仍然没有跑赢这个组合,而且其间我还经过一些“折腾”,这恰恰证明了股市中的“运动有害原理”。
这个组合给我以极大的启示:投资中的“极简主义”,反而更容易胜出!
何谓极简主义?网上搜索一下:极简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是针对抽象主义而提出的,简言之,是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在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当然,后来的极简主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它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等。我所说的投资中追求“极简主义”,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个名词和哲学思想的借用,而且随着这些年我“悟道”的加深,我越来越觉得在投资中完全可以追求这种投资方式,而且这种投资方式还让我们生活得十分惬意、悠闲、轻松。
一、 在指导思想上追求“极简”
这些年,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投资大师、投资高人的著作与文章,我越发地发现他们往往会用一两句话,就表达出投资的精髓、投资的本质。比如,巴菲特说,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企业,胜过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芒格提出过投资的三大训导,即:“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说三遍)。多少年前,国内著名的价值投资人李剑先生说,他将巴菲特的东西像研究伟人语录一样研究了五年,将其简化为12个字的公式:“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度分散”;李剑先生还说,他追求的公司是“产品独一无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 产品永不过时”,以及具有“垄断、提价,无限扩张”的行业优势;国内著名价值投资人任俊杰先生@我是任俊杰,则将投资归结为四个字:“选准、拿住。”一次在雪球网上,我与任老师聊到商业模式时,他说当具有“广袤的田野、美丽的城堡、宽广的护城河”,寥寥数语,便直达本质。这些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相比较之下,一些半瓶醋的所谓投资v,却反而更容易在投资上故弄玄虚,搞一些弯弯绕的东西,更容易让人坠入五里雾之中。
二、 在选股上追求“极简”
曾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点评说,你怎么说话作文总是反来复去地提到这几个标的呢?还有位朋友点评说,你这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就是一般,因为我选择的都是一些“大众情人”。看到这些朋友的点评,一方面,我自己心中是暗笑,感觉到他们悟道还很浅,另一方面,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是错的,因为,我越来越发现,作为个人投资者,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其实根本用不着投资多少企业,相反,集中优势兵力重仓持有少数优秀或伟大的企业,便可以为自己积攒下可观的财富。华为的任正非曾讲,他们十几万人就是冲着一个城墙垛突突,这对于我们的投资也带来极大的启发。当然,这一点也不要抬杠,这种集中优势兵力重仓出击也是建立在长期研究、长期实战基础之上的,是经过“泛读”的过程才会有如此“精读”的结果的,是“精选一支股,胜读十年书”的。这里不妨再透露一下,本人不才,但也正是本着这种“极简”思想,多年来我将自家85%以上的可投金融资产不断集中于贵州茅台与格力电器身上,从实际收益看,我这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做法也是很有成效的。
这种极简,有时还表现于对投资标的筛选上。以药股为例,出于对未来大健康行业的看好,近些年来,我本人可以说下了很大工夫,对很多医药上市公司进行了关注与研究,但是考虑到药股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颇受政策影响的特点,从去年开始,我对医药股的投资进行了“删繁就简”,将资金更多地聚焦到“医疗双雄”,即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上来(当然还有那“落难”的东阿阿胶)。因为医疗服务,一方面受国家集中招采的政策影响少,更为主要的是它们的业务更容易让人一眼看到底,且还具有“不断扩张”的行业优势,其财务报表的解读也十分简单。我多次说过,投资不是一件挑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工作(如果是那样你就当科学家、技术专家去,或许那更是好的职业选择),反而是要不断地降低、再不断地降低自己的难度,这种降低难度的做法,是不是也是一种极简主义的风格呢?我自认为是的。
三、在估值上追求“极简”
初进投资门的人往往喜欢钻进估值的各种工具箱里不断寻找,但是找来找去仍然会感觉到各种工具均有着它的局限性,而且也会越来越发现,投资的估值永远不会只是“一个尺子量到底”。那么,估值的“核秘密”究竟在哪里呢?原来就在于那个现金流折现模型,即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这是对一家企业进行正确估值的唯一科学的标准。之所以说唯一,就是再没有其它标准,我们天天说的安全边际、估值或高或低,其实就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我们说要以一些折扣的价格买入,其实就是低于其内在价值来买入的,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现在买入的价格,低于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那么不管你以多高的价钱买入了,哪怕在当前看起来是较高的pe、pb,也是具有了安全边际的。我自认为,一个投资人唯有完全、彻底、充分地理解了这个估值模型,并且还会灵活地运用这个模型来进行思考,估值难的问题就可以说差不多解决了。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个唯一科学的估值模型思维,我认为也是估值上追求“极简主义”的一种做法。
四、在持有上追求“极简”
持有上的这种极简,就是一旦做出买入动作之后,只要不触发自己的卖出标准,然后就是该干啥就干啥去,至于市场上的风声雷动,完全与自己无关。甚至其中有的“极品”完全是可以当成“非卖品”来对待的。
经常有朋友或公开或私信问我,为什么我的持股总是能够做到不动如山呢?不过,这里我首先要问的是,我们长期投资于一家企业,是汲汲于这家企业的季报、半年报、年报数据的增长或快或慢吗?非也;是像那些所谓的财务专家一样,连每个小数点全抠出来,一头扎入数据的故纸堆中去吗?非也(当然不是说读财报不重要)。相反,我倒认为对一家企业的深刻理解,是来自于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空间等要素的深刻认知,是来自于自己认识到的买入时的几条根本的投资逻辑(定性和定量上的),只要这几条根本的投资逻辑不变,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如此,我们就不会像那些“季度价投”、“年度价投”一样,企业增长的数字一波动就慌不择路地跑掉的。这也应该算得上是投资中的一种极简主义吧。
应该说明白的是,这种极简主义并不是简单主义,更不是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相反,是来自于自己长期反复学习与实践之后的“深入简出”。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是介绍华为任正非总裁的,任正非说,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说几十年来他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平时不吸烟,不喝酒,不到娱乐场所,最痴迷的就是读书。政治、军事、经济、人文等等方面的书都读,中外历史方面的书读得最多,他不仅自己读,有时还推荐给管理层读。任正非的博学多识,其实我们只要读一读《华为传》、《任正非传》等书籍,也是不难察觉到的。是的,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无一例外不是博览群书的。想必一个人投资的长期成功也来源于此。一棵参天大树,我们容易看到的是其伟岸的躯干,殊不知,支撑其伟岸躯干的,却是我们看不到的地下面的庞大的根系。我们要在投资中长期致胜,也是需要自己不断编织这种庞大的“根系”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这种极简主义的态度延伸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因为,投资事关金钱,但是其意义并不完全取在于金钱,越是到投资的后期越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满脑瓜子想的全是金钱,反而更不容易在股市中行稳致远。《红周刊》2018年采访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及董事长李录时,李录先生说,我从没见过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的人能创造出超凡业绩。他说,很多人羡慕并希望复制伯克希尔的成功,但却不愿意去学习查理和沃伦淡泊名利的态度。很多人恰恰不知道,正是因为芒格和巴菲特先生对于个人利益的淡泊,才成就了伯克希尔长期卓越的业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比较从容、自然地把握投资的节奏,不受制于任何人。这也就使他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既不会因贪婪导致激进投资,也不会因怯懦而不敢下手。李录先生的这段话,我觉得反倒十分值得我们投资人细细品味。固然我们在股市里投资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为“稻粮谋”,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更需要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这一点实在是太充满着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一方面享受着投资之乐,一方面又过着极简主义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一杯茶、一本书,闲来一坐,且听风吟,乐在其中也),或许这也应该是投资中的要义,如是,我们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之中,或许更容易保持那种闲适、恬淡的心态
作者:闲来一坐s话投资
链接:https://xueqiu.com/3491303582/13546073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静水深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