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海拾贝 > 正文内容

70年代遭遇滞涨期的美国:全球化趋势的起点及对未来的启示

shisansang3年前 (2021-11-08)网海拾贝629

作者小小

二战过去75了恰如李迅雷所言过久的和平在一定程度加速了贫富差距的产生

资本一旦产生它就会形成自发秩序一开始系统会产生帕累托改进但是只要经过特定阀值期其就会向着马太效应方向演进


表面上历史都以王朝排序或者生产力的变迁在书本中印记着但在这之外历史的真实性有着更深的含义因为所谓的时代就是每个个体生活的总体反馈

而个体的生活中除了健康之外恐怕就要算财产重要了换句话说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长大成人就是一个理解财产对于生活意义的过程

故而无论是不是民主政体对于经济发展以及贫富差距都是敏感的这既是和平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影响每个个体生活的本源

上一篇文章粗略的接说明了一下你买不起房以及结不起婚的原因可参见剖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始末而这篇想说说当你接了婚也有了娃还会遇到的隐痛也就是继续剖析近代金融市场的始末并解析对当下生活的影响

让我们把时间再次拉回上世纪70年代彼时美苏依然在争霸世界经济整体的共嵌性并不深和当下的中美的互补性经济关系不可同日而语同时美国经济也陷入了罕见的滞涨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在加速起飞一切对于美国而言似乎谈不上是所谓的好时光

但也正是面临如此经济窘境凯恩斯主义大政府经济宏观调控论在美国彻底走入了没落不要忘了经过1929年大萧条的反思以及二战时期罗斯福主义的胜利凯恩斯主义已经在近40年中成了美联储及美国财政部的主流思考框架但是滞涨的70年代让一代美国精英们产生了疑惑

毕竟经济学归根结底是门试验科学一旦理论和现实不符被抛弃的一定的是理论所以哈耶克以及弗里德曼所提倡的自由经济主义重新成为时代的主流

当时的美国人自二战之后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挫败感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的美国人充斥着对于生活的迷茫似乎威廉曼彻斯特笔下的那些光荣与梦想走远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经济的困顿促使美国年轻人开始怀疑父辈的人生信条勤勉忠贞与安分虽然是部分基督教的信仰但是面对惨淡的人生前景年轻人开始了叛逆的怀疑这点和中国当下的情况类似一旦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必然下降所谓的按部就班在年轻人眼里不过是窝囊的活着

于是那时候的美国摇滚乐开始兴起迈克尔杰克逊初露锋芒影视业开始繁荣因为口红效应所以教父星球大战等大片都始于那个时代还有平权主义浪潮的袭来女权主义黑人要求平等以及消费者权益醒觉

这股躁动的洪荒之力使得社会思潮开始涌动罗尔斯的正义论被美国知识份子所追捧改变成了时代的呐喊奥巴马的竞选口号CHANGEWE NEED 可以说灵感就来自于那个时代而嬉皮士的装扮风潮也仅仅是表象而已

在这点上如果你仔细的观察中国的90后00后们其实他们的价值取向和50年前的美国年轻人有些相似也就是在一个经济发展的瓶颈期注意不用衰退只要不像过去增长的那么快了即可年轻人会敏锐的感到困顿和迷茫在一线城市成家立业何其之难高房价让奋斗的誓言变得滑稽而阶级的固化也让人们不敢思考太久远的生活于是大家开始一场形式主义的共谋也可以理解为哈耶克所言的一种自发秩序开始变得佛系和玩世不恭进入二次元及游戏的世界以逃避生活之沉重这在本质上是用艺术的手法来解构生活的烦闷就像王尔德所言不要被荒诞所蒙蔽其往往蕴含深刻

时代的变迁如溪水般涓流不息在书本里面它往往是宏大的理性的不可抗拒的似乎那是某种发展的必然但其实所谓的宏大不过是由每个个体组成那些细微的感性的随心所欲的感触恰恰反馈着人性的本质

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不了解历史远比不了解金融知识可怕因为历史代表的不仅是过去发生的故事而且可以提炼对未来的洞见以及加深对常识事物的理解同时学习历史是完善人格的一种方式人生很多时候做出的选择出于必要的妥协显得并不完美但这正是人生的智慧所在也体现了人性纠结的本质当这种洞察力内化为一种直觉时再结合金融及财务知识才是投资者的醒觉之时

而且践行查理芒格所强调的理性主义高瓴张磊所提的长期主义仅为理性主义的一个分支其实需要两个维度一个是纵向的那是投资专业素质的过硬主要是金融定价模型+财务基础+商业实务另外一个是横向的主要以泛性理解宏观趋势和人性本质为主脉世界历史+人物传记+思想哲学

在这个信息泛滥而时间紧迫的时代很多人认为速成培养是识时务的表现于是投资类书籍汗牛充栋那些胸怀财务自由愿景的信徒们双眼紧盯着各类财经资讯功利主义以上进心为幌子掩盖着那躁动的贪婪

但投资能力的提升并不只看知性的累积更重要的是洞察趋势的端倪以及洞悉人性的本质也就是需要真的懂历史和人生否则即使通晓投资的道理也难以做到执行合一因为人生不过一个康波在那仅有的几十年中其实充满偏见当延展时间维度的时候等于多活了几辈子所谓的趋势和热点在时间的流逝中不过是匆匆过客那些令人忧伤的恐惧的纠结的也不过是历史的残影而已

所以顺着这个思路在上篇文章里我们试图回到近代金融的初始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还原近50年世界金融风云之变的原点坐标而这篇将继续这时间穿越之旅描述该体系瓦解的初期也即美国70年代的躁动及变化因为此时正是全球化趋势的起点有几股力量推动了这场转型的开始而且它们的影响力也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走向

信息技术

让我们再回到50前的美国其实那种表象的颓废不过是熊彼得所言的一种创造性破坏即便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相继更替日本和德国蒸蒸日上但其实世界经济周期已经处于上一个康波周期的末期以电的发明和利用为代表而在西海岸的硅谷那些叛逆的年轻人正在筹划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只是在新技术需求未规模化普及之前能洞察的人少之又少罢了

正是在1971年英特尔公司发明了第一个微处理器这其实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那时的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越战及水门事件所以从历史的后车镜看真的趋势往往被忽略比如当下人们过分关注美国总统大选

美国由于有完备的税法体系故而二战之后经济繁荣所积累的财富并没有过多进入房地产遗产税和固定资产所得税而是更多地进入到产业资本同时老派美国人那时候还比较重视储蓄工会力量也处于最强期这导致中产阶级结构相对稳定贫富差距并不大

新产业的蠢蠢欲动起到的仅仅是增量效应和后来的电商崛起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不同老产业其实并没有受到过多冲击这使得整体上美国在70年代的产业转型期可以完成平稳过渡故而那时候美国资本市场中漂亮50股票确实出现暴跌但这只是源于增速不及预期所致的戴维斯双杀效应而作为企业自身而言其营收有着基本保证利润端可能有所下降但现金流依然保持充裕这也导致美国中产收入并未出现大规模下降所以企业的营收压力主要在于增速降低而非生存担忧对于这点往往被一般书籍所忽视这其实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第一次表现出其坚韧的特点而且注意在整个全过程中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瓦解考虑到需要强化美元的国际结算地位美联储并未启用现在这种超宽松的货币刺激模式

同时随着企业利润在二战后的快速积累产业性风险资本开始崛起这使得苹果和思科等公司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红杉资本这种VC来投资所以新产业老产业总体上处于帕累托最优进程的演化中此时的信息产业规模较小个人PC要10几年之后才普及而且其高昂的售价似乎也在阻碍其快速普及的进程但其实由于其渗透生活的趋势及效能提升的意义已经成形这为后来的全球化趋势演进提供了技术助推力当然由于那时处于冷战对峙之中所有人都觉得全球化只是一个模糊而远景的臆想

投资银行的崛起

暗流涌动的不仅是萌芽态的信息产业还有投行的崛起在70年代以前美国是商业银行的天下原因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外汇交易受到严格限制比如在当时如果要向美林或者花旗银行申请一笔贷款来做空美元会遭到银行的明确拒绝因为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美国金融机构必须维系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

但在该体系解体后世界开始了浮动汇率的新纪元产生了大量的国际外汇套利空间这为投行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投行不是上来就靠并购做大的而是从外汇交易慢慢发展至今而且在美国金融史上我感觉1971年是个有意思的年份不仅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而且电子化的纳斯达克市场成立同时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也是在那一年

由于美国国会授权两房可以购买未经联邦住宅管理局担保的抵押贷款这直接刺激了次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致使资本证券化开始全面提速

而且从70年代开始随着滞涨效应的不断显现开始影响美国经济增速这使得股票市值出现大幅下跌股市主要看归母扣非净利增速但是企业其实保持着现金流的充裕同时美国中产阶级收入稳定这促使商业和民用地产需求逐渐升温似乎哪国人富起来都要先买房REITS市场得到大规模发展资本配资模型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耶鲁大学校董基金就是特别看重REITS的收益这也进一步加速了房地产证券化的普及速度

另外随着房地产金融化的加速抵押支持证券得以大面积推广也就是MBS这直接刺激了债券衍生性产品的推广和创新在美国股市表现不佳之时来自间接融资市场的创新其实正是投行的崛起之路当然这也直接导致了几十年之后的次债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得以重创但是在70年代的美国次债模式的创新增强了市场的融资效率盘活了存量资产的流动性这种金融工具的创新有点像国内现在的供给侧改革尤其在美股表现不佳的70年代美国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其实分担了实体经济较大的融资压力当然了那时候通胀较高所以债券利率也较高企业利润很多用于还债券利息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净利增速表现进而压低了股价而这点同样的被很多金融书籍所忽略

那个时候的美国和今天一样看似摇摇欲坠但由于负债率远低于当下促使债券违约率比较低这导致债券市场成为华尔街的宠儿那时候债券利率动辄10%以上可以比肩几年前国内P2P市场的热度由于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这反过来直接压低了美股的估值水平所以这也成就了施洛斯的低PB策略以及后来彼得林奇的成长股策略美股就像一个弃儿被人所厌恶想一下2005年跌到谷底的A股就能理解当时人们的情绪但大众的偏见往往就是最好的机会那时极少有人预见到美股在之后20年将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

而且在那个时代华尔街有一小撮幸运儿它们叫做私募股权基金大投行在一片萧条中选择相对保守的策略主营债券但是这帮家伙由于刚起步只能以小博大他们固然能力出众但更重要的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这是私募资金崛起的黄金时期无论是苏世民的黑石还是克拉维斯的KKR都起家于那此时可谓是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和资本市场的新趋势

随着投行的发展和业务的多元化这加速了企业融资和并购的节奏为产业托拉斯形态在全球的扩展奠定了资金基础而在当时人们担心的更多是日本在全产业链上对美国形成的威胁很像担心当下中国对美国产业的挑战这其实直接促成了李根在80年代年代上台那时的华尔街势力远不如当下这般强大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些资本大佬们还未封神

全球化趋势的起点

所以可以看出在70年代随着产业创新和投行的崛起全球化趋势已是一种共识这和当前的逆全球化浪潮已成趋势类似产业需要更大的市场资本也需要更高的效能国家内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属于小区域经济结构好处是可以自洽而均衡比如我们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好的是缺乏更优的边际效应比较所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投行的兴起其实资金和技术已经具备全球快速布局的能力伴随着资本主义本能的逐利性跨国公司开始快速崛起即便当时正处于冷战的最高潮苏联进入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大国沙文主义达到巅峰但该趋势的自发秩序程序已经启动后来的变化只是让这种趋势提速了而已说明理解经济周期的真实含义需要穿越短期的政治性迷雾关注更多小趋势

但其实这也是当下的时代之殇因为在几大重要要素中唯独人是不能随意流动的有国籍限制这使得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主要追逐的是配套成本的最低化+市场规模的最大化而随着单一经济体的发展要素价格顺然上涨必然使得用工成本逐渐提高跨国公司就会进行产业的周期性转移比如世界工厂从日本变为亚洲四小龙然后是中国大陆这一方面造成了先进国家的产业空心化致使其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中产阶级逐渐解构而且也推升了该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这是当下美国的最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虽然出口国拉动了就业参与到国际分工合作系统但由于美元的国际结算地位其需要随时防范美元汇率的系统风险故而需要保留相当数量的美元现金资产以应对汇率的对冲操作比如中国和日本都持有天量级别的美国国债而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放水趋势美国国债利率逐渐走低其实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走低近来甚至有0利率趋势这使得其越发不满于美元结算系统比如中国就是为此加入的SDR以及创建亚投行欧洲更是早在20多年前就创建了欧元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在2008年的次债危机中得以表现而从那时起逆全球化趋势其实已经箭在弦上但是远在50年前的上世纪70年代由于冷战存在世纪经济的主瓶颈为比较交换不充分的影响此为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构架这导致存有充足的制度红利空间故而在那个全球化的初期有利于增强全球贸易的帕累托最优

总结

所以从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在表象的滞涨中慢慢积累改变世界的力量新技术新金融新公司信息技术华尔街投行跨国公司不仅成为一种趋势而且这三种力量相互渗透相互发展比如苹果公司既是跨国公司又是科技龙头还被巴菲特的伯克希尔重仓持有

在这种趋中全球化不仅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而且也催生了巨头型的既得利益者这促使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李根所代表的新保守主义上台并形成了后来所谓的李根大循环其实就是美国的供给侧改革案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华尔街投行势力逐渐做大资本在全球化体系中最好流动所以成长最快逐渐分化部分保守派势力而形成所谓的建制派格林斯潘时代的非对称调息仅仅是这种势力的表向这也促使中国在加入WTO系统之后开始加速这种全球化趋势于是分化不可抑制的产生了

金融创新的速度已经远远快于产业发展的速度这一方面使得创业和创富时间大大缩短一方面也使得经济系统更加脆弱(比如OFO瑞幸和蛋壳公寓近期遇到的问题)

在新经济模式下产业周期逐渐缩短龙头效应更加强劲这促使人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拥有了深度忧虑的体验随着阶级固化的趋势躁动慢慢升温青年一代本能的感受到命运的剥削感全球经济被主流央行的货币宽松效应所挟持这导致世界经济其实已经重返金融计划经济主义的轨迹

当我们穿越半个世界追溯往事的时候需要看清历史发展的轨迹潮流与趋势在短期看往往出于偶然或者突发但其一般都经历过长期酝酿二战后分割的世界呼唤破冰的趋势而次债危机后矛盾的加剧也远非简单的量化宽松策略所能解决

面对复杂的世界投资需要洞察力和乐观主义也就是要同时拥有理性与信仰回眸历史不仅可以记住那些过往的故事更可以洞悉趋势改变的印痕



作者:一知股
链接:https://xueqiu.com/9305777212/16531938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静水深流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